余额为负的账本

既然货币无法自然稳定,只能是权力和贸易平衡的结果。那我们索性把这种攻防,也加入到区块链技术中去。作为技术生产力的代表,为本方提供一种新的武器。这个武器的灵感,就在我们熟悉的科学领域里。世界上有火,也有水;有阳极,也有阴极;有正面,就有反面。而在金融的范畴里,我们有债务,也有债权。如果取债务平衡的起点为零点,那么债务可以用负数表示,而债权就是正数。数学的完美对称,使我们完全可以将金融体系纯数字化。不论债务还是债权都可以计算利息,因为债务为负,所以利息也为负要支付给债权人。债权人的利息为正,就是收取债务人支付的利息,最后两者平衡,求和为零。一般性债务不可怕,因为你可能同时也是别人的债权人。所以看上去在金融和会计的眼里,账户余额是完全可以为负数的。

虽然负余额如此显而易见,但数学中负数的发明和会计学都是后来才有的,人类最初的贸易里,使用的是实物记账。比如比特岛上曾经也用过的贝壳,还有后来的黄金,白银等等。描述这种实物数量的数字,叫做自然数。因为物质不能为负,所以自然数里没有负数。比特币不假思索的继承了这种自然数的特性,但现在我们重构区块链,设计一种账本余额可以为负的“比特非平衡账本”。

以两个人点对点交易的简化场景为例,在比特非平衡账本初始化时,任何人的账户余额都为0。支付交易时,支付方余额递减,收款方余额增加,系统总和仍然为零。这相当于一个熟人的赊账平台,只要双方没有异议,任何一方都可以存在负余额。负数账户向其他账户支付时,看似收款账户的余额增加了,没有拒绝的理由,但实际上每次支付背后都存在等价的物权或者服务转移。如果收款方无节制接受负账户的支付,兑换物品,那很可能面临事后自己的账户正余额无法消费的问题。比如负账户的债务人在消耗了赊来的物资和服务之后,可能会变得懒惰,不愿意提供等值服务偿还之前的欠债。所以每一笔交易,在支付方签名提交后,不会立即生效,需要二次验证。矿工打包交易时会先验证支付方余额的正负,如果支付后余额为正,则作为标准的区块链交易直接成立,如果支付后余额为负,就需要收款方做一次签收才算完成。这个签收技术上也很容易实现,收款方可以反向给付款方支付0元,附上签名,作为其赊账的许可。这样两个人的点对点赊账协议就完成了,艾莉岛海雀除了传递交易纸条,等于还在传递和监督欠条。但万一最后某一方负数太大难以追平时,债权人可以要求强制平仓。对方实在没钱就相当于破产,可以限制其最低交易权限,或者劳动改造,卖身还债。

当交易人数增多时,这种赊账的情况会变得有点复杂。有些人相信这个债务人,愿意接受其负账户的付款,而另外一些人不相信他,就不接受其付款。这背后代表的是这个人的信用,这里就完全和现实世界的金融体系对接了。每个人出生的时候,是没有信用的,也就没有钱,不能买东西。但是他们的父母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余额为正,可以将余额转移给这个新生儿,帮助其成长。新生儿长大,毕业以后,父母的资助也停止了,这个人的账户重新清零。他需要努力工作,先积累自己的账户余额,然后才有消费力,可以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当然也有人贷款买房或者融资创业,提前给自己的账户充了值。前提是别人能接受他的负账户支付来兑换实物资产或者创业资源。如果只是单向交易没什么不妥,但多对多交易流通时就有个漏洞:我接受了负账户的付款,我再用这个款项支付给别人来兑换物资,就没有什么风险,因为债务转移了。这个问题在于负账户的流动性。

负账户的付款不是通用货币有银行担保,而是债务的证券化简称债券。这种债券是有违约风险的。理论上收取了负账户的付款,只能反过来再支付到负账户身上,相当于债券赎回。因为负账户所有者的生产力或者偿还能力有限,所以这个债务债券,如果流通的话是会贬值的。比如我借给某人100元钱,或者我把价值100元的商品卖给了某人,但是某人只给我写了一个欠条:欠我100元。这个欠条只是我和欠款人之间的协议,只有他还给我100元,或者我用这个欠条从他那买回一件价值100元的商品,这个欠条才会购销,账户平仓。而如果我拿着这个欠条去其他地方买东西,他就不具备完全支付力。因为别人不知道这个欠条的债务人会不会还钱,或者我用这个借条去他那里赎回的时候,他的资产是否足够抵消债务。既然有不确定性,就代表还有价值,只不过这个价值多少因人而异。

为了解决负账户付款的流动性问题,我们引入债券的定价功能。首先这个定价权不能由债务人和债权人来行使,因为他们是利益相关方,会虚高定价。那在区块链里面,最合适的就是由矿工来定价了。每个矿工可以设置其能接受的某个负账户债券的折扣率,比如一个信用一般的人,他支付10元债券,其实只能当7元通用现金来使用,折扣率70%。足够多的矿工接受该负账户的债券后,交易就被验证,从负账户里扣除10元,而收款账户获得7元。参与验证的矿工可以分得10% 0.7元手续费。这里会面临和比特币一样的矿工作恶问题。我们知道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成也矿工,败也矿工。这里约束矿工定价权力的是经济原理,因为他认证越多的负账户付款,区块链就会通货膨胀的越大,他手里的挖矿收益就会递减。但如果他不通过任何负账户付款,而有其他矿工通过的话,他就拿不到收益。与矿工博弈的是负账户,也就是债务人,他们发起拍卖交易,只有折扣率满足他的底线,而且足够多的矿工同意,交易才能成功。在矿工和债务出卖方讨价还价的博弈下达到区块链的流动性管理。最终交易结果对收款方是无差的,因为他就是收到了7元钱,给7元钱的货。

这样现实世界的现金,信用,债权,债务已经完全兼容进这个“比特非平衡账本体系”。这套体系和比特币兼容,因为比特币可以看做是一个特例:就是所有矿工设置负账户折扣率0%,那么所有账户如果支付超过其余额的金额,超过部分都会被清零,也就是余额不能为负。此外这里的矿工也从简单的算术劳作,升级为金融矿工,赚取债券交易手续费。甚至还可以再加入债券利息,以鼓励更多矿工参与,并通过调整利率来调整区块链的“货币”流通。贷款手续费和利息其实起到两个不同的约束,手续费约束贷款次数和贷款量,而利息约束贷款量和贷款期限。在空间和时间上,完成债务流通的管理。当然为了维持区块链的信用,这套利率调整规则也需要按照去中心化的方式去设计。比如宏观上根据节点的交易频率和余额分布,来预测流通需求,进而确定释放的债务总量。通过对债务和流通的同时把控,避免现在恶性通货膨胀的危害。微观上,个体债券利率的定价也要有相对固定的模型,以避免“价格歧视”和“贿赂攻击”。特指某些赊账节点贿赂矿工已获得优惠利率的攻击行为。还要建立矿工节点的票选机制,以防止虚开节点来增加矿工投票权的“女巫攻击 ”。最终具体的宏观经济模型和微观管理模型如何设计是一个开放性课题,该书最后的章节在讨论新经济秩序时会提出一些当下的研究成果以供参考,但这里就不占用过多篇幅来阐述这个暂时没有答案的话题了。

假设一切都有序运行,可以预见在很短的时间里,网络就会出现贫富分化。在我们这个非平衡账本体系里,如果所有人一开始余额都是0,那么很快一半账户的余额会是负数,这些人会背上债务手续费和利息的负担,难以翻身。除非矿工一致同意,在最初100元的赊账额度里,不收任何费用。但这相当于给所有人“空投糖果”,有很大的作弊空间。这种简单粗暴的初始化不可行。我们发现绕了一圈,终于摆脱了负账户和债务的约束,但是似乎初始货币和财富分配的概念还是摆脱不掉。最终还得沿用比特币的方法,先给矿工发币作为挖矿的奖励和今后“赌场”的初始代币。而想要加入这个贸易体的人可以先将自己的法币资产兑换矿工手中的币,以完成初始资产转移,同时也是继承历史财富分布,以维持经济的安全稳定。最后再通过“货币”和“债务”两种通货的总量控制,可以在无需强制平仓的前提下,既保持总体风险可控,又具有金融产品的灵活性。可见好的“货币”本身就是修复人类债务上限的一种设计,而“债务”也是辅助货币流通的元素。区块链要同时利用比特币的体系和非平衡账本的体系完成最终的统一。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