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重构

200年前为了将棉花产区和主要港口相连,加速农产品物流,美国南部开始了铁路修建。随着中部玉米带的发展,和贯穿中西部大铁路的建成,铁路成为运送农产品和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至19世纪末,美国已拥有20家全国性大型铁路公司,以及不可胜数的地区性小型铁路公司。第一波的繁荣期从1869年横贯大陆铁路建成开始,到1910年的巅峰持续了近50年。其路网长度达到254,251英里,居世界之冠,巅峰约有210万名铁路员工。之后随着汽车和航空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铁路业在客运市场份额急速下降。二战以后,大量铁路公司破产,线路废弃,至1980年只剩下几家大型铁路公司。这一轮调整也持续了近50年。基础设施就像古代兵法所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里的粮草,有着超长的建设和回收周期。

这种建设投资一方面基于经济需求,另一方面也依赖技术发展,往往要跨越几个技术和经济周期。电报是最早的通讯网络,通过莫尔斯码将文字进行远程传输。电报发明30年后,出现了电话。同时为了满足跨洲的通信需求,从1858年开始工业界不遗余力的铺设更多,更快的海底电缆、光缆。截至2005年时,除南极洲之外,海底电缆已经覆盖联通地球上所有洲。本来只是发发电码,现在这些电缆升级为光缆,和陆地基站一起成为全球互联网的基石。当时铺设第一条大西洋电缆的工人,一定想象不到在这些通信网络上会承载如今庞大的移动互联网经济体。基础设施服务反过来,也促成了百花齐放的应用。

当然基础设施不一定是单纯的硬件工程,同样的硬盘和芯片,在云平台就虚拟化为动态的存储和计算资源。高效的整合与服务能力,是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云平台本来很多人只是拿来做网盘,后来封装了虚拟机租售给小企业开发者。当数据库成为所有服务的通用组件时,自动镜像和备份的云数据库诞生了。接着大数据兴起,分布式存储和流式计算需求增加,领先的云平台就抢先推出这类服务。现在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在线翻译,图像识别等标准服务也顺理成章的整合了进来。但云平台始终是中心化服务,在去中心的变革中,会如何应对?其实类似IPFS的分布式存储,利用民用磁盘的效率恐怕比不上机房里的云盘。但需要解决单一云平台的风险,让云平台成为矿工,建立跨平台的分布式系统,是一个合适的方向。

区块链技术本来只是安全可信的账本,没想到打通了跨境支付的痛点,现在扩展到数据安全领域,之后可能逐渐成为类似“云”的基础服务。虽然现在评判还太早,但是连接了货币角色、人的角色、算力的角色以后,必定会产生全新的经济体。为了长期稳定的支持这种进化,我们的基础设施也要随之重构。莲花网络替代中心化网络服务,物联网形成DAG自组织传播等,终将这种重构带到硬件通讯层。就像铁路要升级到高铁,GSM蜂窝网络要升级到4G,5G,云平台技术要升级支持AI计算一样。区块链的云平台化,向上也会孵化出全新的数字服务基础设施。比如去中心化的云和网盘,安全匿名的数据流服务(去中心化的统计工具)等等。

技术从发明到成熟需要10年,区块链在这个周期的中段偏后。新兴经济体系从边缘到主流也需要10年,区块链在这个周期的开头。基础设施在技术成熟的基础上,随着经济体的发展有第一波的建设。但随着经济体调整和成熟,会面临第二次重构。区块链经济的基础设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走得好,走得稳。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