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和匿名之间

隐私和信任同样重要,因为在前言里我们提到了一种思想实验,在思想透明的城市里,所有人都可以直接阅读对方的心思,这样能否建立合作与信任?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没有了隐私。反过来也一样,完全的隐私保护,大家都不了解对方的过去,信用就无从说起,信任也无法建立。区块链技术本身是高度透明的,每一笔交易都对全网公开。但是区块链地址是虚拟化的,只要这个地址不提现,不与物理世界的人和物发生关联,就可以永远保持匿名。而且还有一种提供mixing service的中间商服务:他们在付款和收款人之间开设一个黑盒子,多个支付账户先付款到黑盒资金池,黑盒子内部会随机轮转,打乱之后分别支付给收款方。这样既可以完成等量的资金转移,又无法确定具体的对应关系。Dash的PrivateSend就是这种形式,其隐私性促使其成为暗网的流行交易代币。但是这个中间商是一种中心化的存在,在Dash里是masternodes,在传统网络支付里,支付宝在银行的中间账户也扮演类似角色。对于央行来说,只看到很多买家付款到支付宝,支付宝又打散付给很多卖家,隔离了资金流向明细,所以存在监管问题。2017年由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组织发起,受中国人民银行监管的“网联”平台就是为解开这个黑盒子而存在的。

看似透明的区块链,正好相反是高度匿名的。那些蜂拥而至的资金,在逃离社会责任的同时,隐藏了多少不可告人的秘密。如果不能在这些匿名的账户背后确定稳定的主体关系,或者无法让虚拟账户和社会实体关联,那区块链将永远停留在空中楼阁。信任的定义是对于事物连续性的预估程度,匿名地址和这种匿名交易,很多都是一次性用完就换,使得参与方无法积累对连续性的认知,也就没有长期的信任。所以现在有不少项目在基于区块链建立统一的ID身份体系,比如Namecoin可以将公钥和易记的姓名,以及各种身份ID绑定成为虚拟DNS服务;比特币钱包Coinbase可以用email和比特币地址绑定,转账直接支付到邮件地址。但他们似乎只是在为用户寻找好记的名字,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一个相对小众的项目PICOPS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他们为线上的区块链交易,提供线下身份核实。使用Onfido提供的证件验证和活体检测等技术,在对交易有约束的场景里,确认交易主体符合要求。所以不论是透明还是匿名,最终的目的是信任的安全传递

比较遗憾的是欧盟隐私法规GDPR的发布导致PICOPS的下线,GDPR走到了保护隐私的又一个极端。在给予人民绝对安全的同时,我们在损失流通能力。只有信息和信任安全的流通起来,才能盘活整个经济体,形成大规模的社会协作。在大规模社会协作里,才有宏观优化的可能。这些年流行的大数据,人工智能,都受益于此。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和社会调控也需要这样的数据视角。所以完全信息能达到的那种信任强度,能否通过部分信息来实现?在信息不完全公开的情况下,能否进行宏观计算?这些非常困难的问题,我们要回到科学的工具箱里,寻找答案。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